北斗短报文RDSS的前世今生
了解北斗的朋友都知道,RDSS服务是北斗系统最大的特色,不止解决了中国有无卫星导航系统的问题,还将定位与位置报告相合,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区别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创新,也是北斗国际竞争的一大优势。
也就是说,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只是告诉你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了让你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之外,还可以将你的位置信息发送出去,使你想告知的其他人获知你的更多信息,解决了何人、何事、何地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北斗短报文在汶川抗震救灾地震中的大量实践就充分展示了其巨大作用和意义。
最近很多朋友也反映,在北斗三号一系列官方文件中已找不到RDSS服务及相关表述,取而代之的是区域短报文服务(RSMC)和全球短报文服务(GSMC)。
同时在作者参加的相关会议上,也有人提出相似的问题,还有许多人很疑惑短报文服务和RDSS的关系,也有个别人提出RDSS是短报文服务的一部分的说法!可能依据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服务体系(1.0版),RDSS定位精度包含在区域短报文服务中。
在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回顾一下北斗的发展历程,一起梳理RDSS的辉煌过去,展望RDSS的光明未来。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用了RNSS和RDSS两种服务于用户位置确定的卫星无线电模式。
RDSS(Radio Determination Satellite Service),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用户至卫星的距离测量和位置计算不是由用户自身独立完成,而是由用户外的系统(地面中心)完成的。其特点是通过用户应答,在完成定位的同时,完成了向外部系统的用户位置报告,还可实现定位与通信的深度集成。
200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2颗北斗一号卫星,通过双星定位原理、定位报告业务真正实践了RDSS概念、理论与系统架构。2003年正式建成的北斗一号系统,使得中国成为是世界上第3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通过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与工程化实现,北斗一号取得了世界级创新成果,并形成鲜明特色:
① 两颗卫星实现大范围高精度定位授时服务,满足了中国及周边服务;
③ 实现了大容量用户1 s快速定位报告,响应速度居国际领先水平;
④ 定位和报告在同一信道完成,用户知道“我在哪里”,还知道“我们在哪里”;
⑤ 实现了用户双向报文通信。北斗一号快速定位报告功能,完整地诠释了RDSS业务的丰富内涵和先进特色。
北斗二号弥补了北斗一号在定位连续性、速度测量、服务完好性等方面的不足,加强和完善了RDSS服务能力。总结起来,有如下主要特点:
(1) 全球第一个RNSS与RDSS技术体制相融合的系统。解决了导航业务、卫星固定业务、卫星移动业务众多网络频率兼容与业务协调。北斗双模用户机受到广大用户青睐,成为卫星导航与通信综合应用的热门装备。
(2) 全球第一个三轨混合导航星座,按照先服务亚太、再扩至全球的思路,边建边用、突出重点的原则,构建了5颗GEO+5颗IGSO+4颗MEO卫星的混合星座。
(3)第一个具备三频完整服务能力的导航系统。北斗系统于2012年具备B1、B2、B3完整三频服务能力,与GPS实现L1、L2、L5三频服务计划相比,提前了近10年。
虽然在官方文件服务类型中,以区域短报文和全球短报文服务出现,这说明北斗RDSS的短报文服务太优秀太深入人心了,作为RDSS的服务分支独立表述了。
北斗三号短报文服务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接收机发射功率降低到 1-3W,单次通信能力提升到 1000 汉字,服务容量提高到 1000 万次/小时以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服务体系1.0版)
铁路行业:机车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铁路沿线自然灾害预警和实时监控
特种车辆监视:“两客一危”即客运班车、旅游包车、长途危险品运输车在运输监管中的应急保障平台
你知道他就在那里,所有的过往都得以安放,他是北斗的成长背景,而短报文是他的甲乙丙丁。
(来源:中国无线电之父——陈芳允先生,九三学社2019-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