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数据传输,可以为城市内涝做些什么?

近年来的夏季,我国暴雨过程多、水量大,局部地区还出现了极端暴雨的现象,这也导致了一些城市在夏季极易出现“因洪致涝、因涝成洪、洪涝混合”的现象。抛开前几天“千年一遇”的河南不说,去年同期的重庆、桂林等多地都因为持续的强降水遭遇了城市内涝的灾害。应对城市内涝,除了必要的城市基础建设建设以及应急体系建设外,信息系统作为防治内涝不可缺少的一环,基于北斗短报文的数据传输应用可以在智能化监管、预警方面发挥极大的作用。

 

 

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就曾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任务:

系统建设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提升城市排水防涝工作管理水平。强化日常维护,汛前要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和整治,清疏养护排水设施,实行洪涝联排联调,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加强智慧平台建设。

统筹推进城市内涝治理工作。

 

其中,基于北斗短报文的数据传输应用,作为城市防汛智能化的重要一环,对于加强指挥平台的建设提供信号传输方面的有力支撑。以北斗海聊北斗数据传输终端应用为例,依托北斗卫星系统,除了可以进行短报文收发,还可以实现部分数据传输。依托北斗数据传输终端,可以有效解决因持续暴雨造成的数据传输难题。

 

实际上,在城市内涝的感知层面以及通信、数据传输层面,以北斗短报文为核心的数据传输应用,结合远程监控的技术可以帮助防汛人员及时了解到城市的排水情况,避免城市积水过多,无法及时排水的情况发生,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城市内涝的威胁。北斗数据传输应用的存在,可以保证当公网数据传输基础实施因为持续暴雨等天气而停止工作时,仍然能够有稳定的数据传输效果。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建设的高峰期,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面积的越来越大,原本用于疏水排水的人工河道以及天然湿地被水泥地占用,一旦遭遇暴雨、强暴雨袭击,路面积水成倍增加,形成洪涝,骤然积聚的洪水无法及时排出,无处可去,自然就形成了城市内涝的结果。因此,想要做好城市排水防涝的建设工作,信息互通是第一步。结合北斗数据传输应用,遥感应用以及地理信息等,建立具有灾害监测、预报预警、风险评估等功能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在城市防涝的第一步建立起有效的监控防线。而后便是加强区域内的水渗透能力、地下管道优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工作。

 

 

总之,城市防涝需要有的放矢,做好监测,补充完整基础资料数据是关键的第一步!

创建时间:2021-07-27 14:52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