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短报文外,北斗数据传输也能为文化旅游业“添砖加瓦”

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文化和旅游领域在北斗短报文以及北斗数据传输等服务的加持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以户外旅游、探险为例,北斗海聊作为短报文民用服务的先行者,北斗短报文便携式蓝牙终端一直都是旅游户外活动的首选。北斗海聊的北斗短报文便携式蓝牙终端以短报文收发,无公网信号区域的应急通信为特色,在紧急情况下为很多的驴友提供了可靠的对外通信服务。

 

 

除了北斗短报文的服务应用以外,实际上,北斗数据传输也能给文化和旅游领域“添砖加瓦”,特别是在古迹保护、文物监控等方面,北斗数据传输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文物、古迹的实时状况以及细小的变化趋势,实现预防性保护。

 

以广州的陈家祠这样的文物建筑为例,这一类文物建筑都有相似的特点,地理位置在繁华地段,周边环境复杂且变化多端,加上人流众多,因此在保护的层面上,要实现文物建筑的动态变化监测以及相关数据的传输,从而实现更好的文物建筑保护。

①环境上:天气的多变、地下工程,如地铁的运行,以及旧城区的部分工程施工,都会让建筑本身发生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通常是肉眼难以发现的;

②建筑里:考虑到文物建筑本身的脆弱性以及众多现实条件的约束,如消防、安防等,建筑内布线、打洞等规模大点的保护手段都不能轻易使用。

 

 

在这个情况下,北斗数据传输在终端和平台的配合下,可以在不破坏文物的本体,包括外观及结构的前提下,对古建筑实施监测。与北斗海聊基于北斗短报文的北斗数据传输应用服务相似,北斗海聊的数据传输应用解决方案可以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通过数据传输终端和系统平台的配合,让原有业务“智能化”。回到文物建筑保护,应用北斗数据传输服务,简单来说,就是基于北斗的高精度定位以及终端的监测,实时监测古建筑的裂缝、沉降、位移等情况,并回传数据。

 

与以往人工监测的滞后、缺乏实时性和系统性相比,应用北斗可以让文物保护实现智能化。此外,由于监测数据的实时传送,工作人员还可以实时查询所有监测点的数据信息以及历史信息,有利于对比掌握各个监测点的历史变化以及相应的变化趋势。

 

 

不仅仅是陈家祠,在陕西省文物局唐景陵、湖北荆州川店镇,也应用上了北斗数据传输服务以及其他的卫星技术、解决了以往文物保护和管理的难点、痛点。

 

在旅游文化领域,北斗短报文和北斗数据传输服务的应用只是一个开端,随着更多的北斗特色应用产业开启,相信这些技术、服务可以为古建筑的科学保护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广州日报、北斗办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北斗数据传输、北斗短报文相关的内容资讯,欢迎关注北斗海聊公众号及官网。

创建时间:2021-08-17 14:16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