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丨北斗短报文等应急通信技术在海上的几种应用
作为一个坐拥漫长海岸线(岛屿岸线长14247km,海岸线总长度32600km)和广阔海域的海洋大国,海上肇事、渔民遇险等情景时有发生,加上海洋环境复杂多变、相关海域航路密布等环境因素,以天基、空基、岸基、海基、潜基五种应急通信手段综合组成的海上应急通信系统及其功能覆盖了绝大多数的海上应用场景。
01 应急救助
在航路密布、船舶交通流密集的我国相关海域,除了通航环境复杂,在每年的固定时期,还会遭受到台风、寒潮、浓雾等恶劣天气的袭击,应急救助的需求很大。
当紧急情况发生的时候,近海的船只可依靠AIS、中频/高频(MF/HF)等多种通信手段保障有效的实时通信。而离岸30km以上的海域、部分偏远的小岛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全或遭受恶劣天气后导致无法有效保障通信,只能通过北斗短报文、卫星通信等提高远海区域的通信保障水平,实现语音、图像甚至视频等实时传输。
当在远海区域发生渔民遇险等海上事故,依托短报文、低轨卫星通信等应急通信手段可以帮助指挥中心实时掌握海上搜救的现场情况,为搜救指挥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02 海上作业
在我国的临海区域,海洋渔业、运输业、油田勘探等都是支柱产业之一。这些产业除了容易遭受洋流、冷空气等自然因素影响,还因为其作业的范围、数量多、技术装备等原因有着很高的潜在风险。
就拿海洋渔业来说,目前我国海洋渔业水域面积约为300多万平方公里,作业渔船的数量多、抗风险能力低,如何保障渔民的生命安全成为了一个难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海岸与渔船之间的通信没有有效的保障。而北斗短报文等应急通信手段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薄弱环节。
以北斗短报文为例,北斗短报文的通信信息一般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信息。其中静态信息指的是船长的个人信息、船只的相关信息等;而动态信息指的是传播的位置信息。当渔民海上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依托船上的卫星导航通信系统与岸上的监控中心取得联系,发送预先报告以及准确的遇险地点信息,可以有效提升搜救的效率以及海上作业的安全保障效率。
随着近几年政策的推动,目前大量渔船的海上通信都综合使用上了短报文、卫星通信、渔业超短波网、短波网等技术手段,有效保障了海上作业的通信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海员、渔民在海上无公网信号区域与亲友联系困难的问题,目前市面上有的基于北斗短报文的产品可以满足部分的通信需求,以北斗海聊为例,通信稳定、性价比高等特点让北斗海聊的终端成为了海上通信的其中一种选择。
03 危险品事故的应急救援
危险品事故的应急救援与其他的应急救援不太一样,危险品事故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还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因此高效完成救援才是有效降低危险品事故影响的有效手段。
然而现实情况是,部分油气储运、石油炼化基地及企业、港口、锚地位于海上或各个分散的海岛,不仅交通不便,通信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一旦发生事故,势必要投入大量的救援力量,而此时如何处置现场巨量的信息,保证有效的指挥调度是一个难题。
在原有通信设施被破坏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无人机、通信船等中继资源,及时向现场应急指挥中心回传现场事故视频监控和现场救援数据,保障双向通信畅通。
事实证明,海上应急通信系统在海域范围、部署速度、服务类型等方面完美优势互补,在海洋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愈发显现。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北斗短报文、应急通信相关的内容资讯,欢迎关注北斗海聊公众号及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