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北斗短报文等技术,为林区立体防护网建设“添砖加瓦”
长期以来,林业领域对于卫星导航系统相关应用的需求都是巨大的,特别是在森林资源的管护方面,包括日常巡护工作的轨迹定位,出现火灾时的评估、应急调度等信息回传以及数字林场的建设等工作在内都需要用到卫星导航相关应用。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拥有北斗短报文和高精度定位服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我国林业的发展的要求以及管护的工作需求十分契合。以神农架林区的管护工作为例。神农架林区作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国有林区,林地面积占全区国土面积的96.5%,森林覆盖率高达91%以上。如此大面积的林区,想要提高日常管护的工作效率和智能化的管理水平,就得需要卫星导航相关应用的配合。
据了解,目前神农架林区全区总共配备了1530台北斗巡护手持终端,再加上信息指挥中心、视频监控、北斗定位、无人机巡航四大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让神农架林区全区的森林资源管护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网格化的监控体系。
不难看出,一个有效的林区立体防护网,离不开这些技术的支持。就拿北斗巡护手持终端为例,其空间定位、公网对讲以及信息采集报送等功能,在护林员等一线巡护人员在进行野外巡查、调查等工作时,有效保障火点照片、坐标等信息数据的传送,从而帮助实现对森林管护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提高森林管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与北斗海聊的户外宝终端相似,基于北斗、天通卫星应急通信,可以满足人防、森防、边防、野外工程施工等行业领域应急通信指挥、可视化报表等需求。
实际上,不仅是神农架林区,当前国内大部分的林区也开始逐步构建立体化的林区管护网。一般通过空中的通航航空器,林区高点、路口的监控探头,一线的虎林人员以及应急救援的队伍组成的立体管护网络。除了森林管护,立体管护网还可以有效帮助林区的防火工作。
以往的森林防火工作,需要面对很多因信息缺失而带来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如何提前监测起火源以及火灾可能的危险程度?如何动态监测森林火灾的进程和态势?如何保证救援队伍与后方指挥中心的有效通信?如何在森林防火工作结束后高效、准确地对各类受损情况作出评估?
现在有了立体的防护网络,便针对性地解决了这方面的难题。还是以北斗短报文为例,在扑救森林山火时,利用短报文进行火情和调度信息的实时传送,可以帮助应急指挥中心提供有效的通信保障服务,有效地避免了公网网络出现故障时灾区和指挥中心之间形成信号盲区的困扰。
实际上,不只是北斗短报文,北斗在防火指挥调度系统中还能有一下这些功能:
——移动目标的监控调度
基于北斗的高精度定位,可以实时监控救援车辆、救援人员的具体位置,通过对道路和救援方案进行规划,可以有效提高救火效率以及指挥中心的应急指挥调度能力。
——历史轨迹回放
通过对北斗终端设备的历史数据进行查询,可恢复车辆或人员的行进轨迹,为各种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除了以上所说的这些个功能,林区的立体管护网还可以实现做到这些:基于北斗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记录系统,结合北斗的定位功能,能够综合为护林员等提供详实有效的数据;安装有北斗高精度终端的植保无人机,能够显著缩小作业精度误差,高精度北斗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让植被保护能够更加智能、高效、安全......